国博连开两展 圆明园兔首领衔******
本报讯(记者 刘冕)春风有形,瑞兔留痕。昨天,“癸卯金安——二〇二三新春展”在国家博物馆开幕,圆明园海晏堂兔首领衔80余件年味儿十足的文物亮相。
整座展厅张灯结彩,策展人介绍,“博物馆里过大年”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。此次展出的文物上起商代,下迄20世纪初,涵盖玉器、瓷器、铜器、石器、骨角牙器、书法、绘画等多门类物质文化遗存。
第一件亮相的文物就是重磅——圆明园海晏堂兔首。铜像立着双耳,瞪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。不少观众一进门就挪不动脚,举起手机和它合影。作为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之一,它的设计师是意大利人郎世宁。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,兔首等铜首一度流失海外。直到2013年,它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,以家族名义归还中国,由国家文物局划拨给国博收藏。
展厅里,各式各样的“小兔子”都有自己的故事。3000多年前的“癸卯”卜骨被陈设在放大镜下面,它所使用的天文历法与文字绵延至今。从唐代至清代的多件玉石兔饰或奔或伏、或坐或伫,憨态可掬;明代的白玉双兔耳杯妙琢精治,呈现出匠人的巧思;一枚元代兔纹铜押上,兔子回首,口衔瑞草,寓意吉祥长寿。策展人透露,一些展品是首次和观众见面。
“智慧之光——中医药文化展”也将在国博开幕,500余件(套)文物藏品、200余件(套)药材实物按“文明之钥”“摄生之道”“灵兰秘典”“器药撷英”“传承创新”等单元,讲述中医药的故事。
(《北京日报》 2023年01月19日 第14版)
黄河岸边闹元宵******图为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活动开幕现场。 宋辉 摄
图为活动现场的秧歌队。 宋辉 摄
图为活动现场手持“纸龙”的小朋友。 宋辉 摄
图为活动现场的舞狮队。 宋辉 摄
图为观看活动郑州市民。 宋辉 摄
图为活动现场的非遗展示作品。 宋辉 摄
图为活动现场的非遗展示作品。 宋辉 摄
2月3日上午,在河南省郑州黄河文化公园,以“‘我们的中国梦’——文化进万家”为主题的2023年惠济区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活动启动。为更好传播黄河文化,活动现场不仅展演了盘鼓、舞龙、舞狮、秧歌等民间艺术,还设置了澄泥砚、剪纸、皮影戏等非遗文化项目集中展示区。
乐发快3地图 |